“用班费给老师们准备礼物”“不送礼就转班”……这两天,福州某中学一班主任“强令”学生教师节送礼一事引发热议。对此,有人认为班主任其实是出于好心,以班级为单位统一送礼省事省钱。但更多人则觉得,公然强迫学生送礼不能接受。校方也迅速回应,对违反师德师风零容忍,涉事老师已被撤职。
教师节不是“送礼节”。近些年,教育部一直三令五申,严禁教师违规收取礼品礼金。这种情况下,这位班主任竟堂而皇之要求学生给老师送礼,视禁令为何物?至于“为了给孩子省钱”一说,更立不住脚。要看到,一些学生本就没打算送礼,又何谈省钱?更过分的是,面对反对意见,其还搬出教师身份压人,显然有悖师德、败坏教师形象。
再进一步看,“要感恩老师的辛苦”“可以不送礼,以后你也别麻烦老师”,这些话的潜台词其实是不送礼就是不感恩。社会上,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可殊不知,将送礼与感恩划等号太过狭隘,更会适得其反。有人感慨,现在的教师节有些变味儿,为什么?恰恰就是送礼闹的。对家长来说,不送礼或礼送轻了心里都不踏实,担心自家孩子可能会被区别对待。对老师来说,收了违反规定,不收又怕驳了家长的面子。家长惴惴不安,老师诚惶诚恐,教师节便过成了“焦虑节”。这种情况下,家长给老师送礼,更像是在进行一次功利性的“教育投资”。而在复杂的人情世故中,在物质的攀比中,学生们感恩的真心还会剩下多少?
荀子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对默默奉献的教师,我们当然要懂得尊重、学会感恩。可这不在于礼的有无与轻重,而在于是否有真挚的心意。这心意,可以是一条短信、一个微笑,可以是一张卡片、一盆绿植……家长不要越俎代庖,外界也不要强加干涉,让学生直接面对老师,表达他们自己所思所想,才会给老师带来最朴实的感动,也能还教师节一份本真。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相信“强令”学生送礼的老师是极少数的,但这也不失为一记警钟。明天就是教师节了,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禁止教师节收礼不仅要体现在语言上,还要落实在行动中,以严正执纪促成不敢收、不愿收、不想收的行业自律风气。切不可让个别人的逾矩行为,伤害了整个群体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