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序、无度的督查,浪费了基层大量的物力财力,牵扯了诸多人力精力,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反而成为基层负担和“心病”,成为阻拦基层集中精力抓落实、抓创新、抓发展的绊索。当前必须创新“精准督查”机制,改进督查方式,让督查真正成为推动工作落实的利器,而不是给基层干部“添堵”的形式主义新变种。
近日,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其中提到,要着力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度留痕的问题,强化结果导向,坚决纠正机械式做法,优化改进各种督查检查考核和调研活动,不干扰基层正常工作。去年10月份,中央办公厅就曾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提出要“严格控制总量,坚持以上率下,不断增强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督查,顾名思义就是“督促检查”“监督检查”等,主要是上级为推动某项工作或任务完成而采取的一种方式。科学合理的督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工作落实和推进,确保工作成效和质量。但近年来,随着各式各样督查考核的增多,以及督导检查的“花样”频出,许多基层干部陷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为应对督查造景、造势甚至造假,直“造”得身心疲惫、怨声载道。无序、无度的督查,浪费了基层大量的物力财力,牵扯了诸多人力精力,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反而成为基层负担和“心病”,成为阻拦基层集中精力抓落实、抓创新、抓发展的绊索。
让督查真正成为推动工作落实的利器,而不是给基层干部“添堵”的形式主义新变种,需要创新“精准督查”机制,改进督查方式,坚决克服督查表象化、无序化、多头化的现象,坚决纠正敲锣打鼓搞暗访、热热闹闹搞督查、为督查而督查的做法。
克服督查“表象化”,让督查“实”起来。花钱请广告公司制作漂亮的展示板、宣传栏,或者重金制作宣传片、“广告册”,督导检查组围着展板、画面看,绕着“盆景”、“橱窗”转,顺着档案、资料翻,这种平时不深入、过程不参与的督查考核,从上到下无处不显露了表象化、形式化、虚套化的假象,为群众所深恶痛绝。督查,就要重实地、察实情、见实况,不能依靠看照片、看资料、看台账,更不能以“留痕”多少来评价工作好坏。如看招商引资,不能只看签了多少协议或合同,要看到位资金、看项目开工率、看落地项目形象进度和实物工作量等,要让督查“督”到实际,“查”出实情,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促进整改落实、完善提升。
克服督查“无序化”,让督查“顺”起来。无序化督查就是没有规则、顺序,不顾及基层实际、时间,多方、多次的督导检查,让基层无所适从。据了解,有的乡镇有时一天能接待各种督导检查3-4起,有的领导干部送走这组又迎来那组,只让基层苦不堪言。诚然,加强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有助于推进工作落实和提高任务完成质量,但无节制、无序化的督查考核,甚至重复、反复检查,只会让地方“编”(数据)、“造”(现场),假货、水分不一而足,工作华而不实,甚至有名无实。这就需要上一级党委政府切实制定规范化的督查考核文件,统一要求、统筹安排,严禁单独行动、我行我素;日常对下指导工作不能随意冠以督查、检查、巡查、督察、督导等名义,要进行调研性指导,多给基层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如此才能让督查顺畅、顺心,才能受基层欢迎。
克服督查“多头化”,让督查“精”起来。所谓督查的“多头化”,就是政出多门,“婆婆多”,“你方唱罢我登台”,你督我查纷纷上阵,让基层疲于应付,难以集中精力谋发展,影响工作效率和成事效果。克服督查“多头化”,就要科学设置督查事项,为基层减压减负。诚然,有些督查是必须的,是保证各项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但是,层层督查,形式大于内容的督查,其实质是异化了督查考核。要严格控制总量和频次,能撤销的撤销,能合并的合并,大幅度减少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的数量和频次;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常态化了解,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强化督查检查考核结果的分析运用,对政治坚定、奋发有为的干部要褒奖和鼓励,推动形成崇尚实干、勇于担当、敢于抵制歪风邪气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