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组织部门作为党的政治部门,必须主动在党的政治建设上打头阵、担责任,把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时代要求贯穿干部选拔管理任用的全过程,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政治素质、政治能力,确保党的政治方向对头、政治原则坚定、政治路线正确。
卡好政治标准这一关口。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指出,“政治是首要的,是第一位的,各行各业的干部要又红又专。”组织部门作为选人用人的主责部门,必须把政治过硬作为选人用人首位要求,从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方面入手,严格卡好政治标准第一关,努力在实干中选好人、用能人。对党员干部,要以行动上是否向党中央看齐,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看其政治忠诚;要以面对风险挑战、挫折困难是否义无反顾、坚定不移看其政治定力;要以敢不敢走前人未走过的路,愿不愿闯“地雷阵”,能不能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看其政治担当;要以面对挑战政治底线的错误言论和不良风气能不能挺身而出看其政治能力;要以能否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看其政治自律。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了解干部,严把政治关、作风关、能力关、廉洁关,坚决把政治上不合格的挡在“门外”,以正确的选人用人风向标促进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
用好政治教育这一良方。“欲事立,须是心立。”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当前党员干部内部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根子就在于思想政治建设这个“压舱石”发生了松动,理想信念这个“主心骨”出现了偏移。组织部门作为党员教育链条上的关键一环,必须要牢牢抓好政治教育这一良方,对标治本,对症下药,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要立足抓常、抓细、抓长,在经常性教育上下功夫,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的党内政治生活之中,推动党内教育由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避免党内教育“一阵风”,持之以恒补“钙”铸“魂”,挺起共产党人精神脊梁。要立足全覆盖、全方位,发挥好每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基层延伸,向全体党员拓展,让党的每一个细胞都健康起来,每一个组织都坚强起来,推动形成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的良好局面,稳固党的根基,提升党的战斗力。
恪守政治纪律这一底线。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纪律严明、恪守规矩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都不能松。如果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严重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组织部门作为管党员、管干部、管人才的部门,在管理监督干部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把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作为一条底线牢牢坚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始终保持党员干部的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要建立日常监督提醒机制,及时“诊治”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上的“软骨病”、干事创业上的“庸懒病”、道德品行上的“腐化病”,严肃查处政治上出问题、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干部;要建立容错纠错和澄清保护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干部撑腰鼓劲;要从物质和精神层面给予党员干部全方位的关怀关注,把关心关爱干部的各项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提升党员干部一心向党、一切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政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组织部门肩负管党治党的重要责任,必须坚守主责主业,把党的政治建设牢牢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不断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之篱、党性之堤、权力之笼,确保党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稳步前进。